赖清德想“有条件统一”?大陆突然动作,洪秀柱高呼两岸是一家人
最近台湾领导人赖清德一句“有条件统一”的说法,把本就敏感的两岸话题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他突然把统一比喻成“大公司并购小公司”,说大陆要先提条件,双方才能坐下来谈。这番话一出来,岛内外都炸开了锅。
国台办马上回应,不但重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也主动邀请台方打破围墙,一起坐下来谈。与此同时,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访问大陆的时候,更是当场重申“两岸一家亲”,为台上那些主张务实对话的人打了强心针。
事实上,赖清德强调“要先谈框架,之后才谈统一的细节的话,虽然看起来是退了一步,但猫腻不少,听上去像是在谈商业合同。可别忘了,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哪有分公司、母公司之别?不少台湾学者当场就翻白眼:这比喻不仅不贴切,还暗含“两个中国”“一大一小”的潜台词,等于是把“一个中国”原则往脚底踩。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没多久就站出来说话,他重申“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任何分割都是徒劳”。更关键的,他说“大陆欢迎台湾各界拿出诚意,拿出想法,跟我们坐下来好好聊聊”。一席话,直接把“并购游戏”那套套路拍了回去,也给赖清德浇了盆冷水。
大陆不会任由台独势力作祟,因此长期以来,我们不仅在口头表态,还在实地行动。最近,金门—马祖海域的海警巡航明显更密集了,几艘万吨级海警船在那一带高频率穿梭,直接把“海上巡逻”变成了日常演练。
岛内那些小吨位巡逻艇根本没法硬碰硬,一次次只能绕圈应对。这种“网状”管控模式,既宣示主权,也让台方感受到实际压力:你再想往那儿“试探红线”,都得考虑成本。
与此同时,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演练也频率大增。最近一次演习,36小时内连出60多架次战机,两栖登陆舰、导弹快艇和海警舰艇一起联动,形成跨海协同对抗的态势。有台媒形容,这不再是“环岛巡航”,而是“预演作战”,让那些动念“谋独”的人吃了定心丸:大陆真要反制,不会给你喘息空间。
展开全文
大陆军演当天,洪秀柱突然闪现大陆。作为岛内最知名的促统派之一,她此时亮相大陆,信号非常明显。她在北京的会议上说:“我们同胞本是一家人,没有所谓‘大公司并购小公司’那套,请大家记住,两岸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人群里响起了掌声,很多大陆学者当场跟着鼓起了掌,这种场面在两岸对话少见的当口,显得格外有分量。
更有意思的是,岛内的民调也出现微妙变化。主张“全面对抗”的支持率从年初的40%多,降到现在三成出头;而认为“维持现状”或“回到谈判桌”才是最稳妥的声音,从不到一半增加到快六成。尤其是年轻一代,普遍觉得两岸继续剑拔弩张,对他们的未来也没好处,机会成本太高。
外部环境呢?美国那些老牌学术机构和智库,最近也在撰文劝华盛顿别把台湾当作“国产筹码”玩下去。他们提醒美国政府,要严肃对待一个中国政策,否则到头来台湾受伤最深。
台北方面对这些声音反应迅速:一些绿营网军开始在境外媒体投书解释,说赖清德根本没脱离“一个中国”的底线,只是提出了谈判新模式;一些蓝营则直言,这种“并购”说法是误导,是要把统一问题往投票口袋里放。
只看声音杂乱还不够,有几个具体案例也很能说明问题。前阵子台湾教育部门对大学生赴大陆交换生提出新限制,声称要“严格审核安全风险”,结果引来师生和家长一片哗然。
马英九当时就站出来批评:“切断年轻人交流,这做法只会让两岸误会加深。”而现在洪秀柱现场重申促进学生互访,直接跟那个“限制令”反着来,让台内那些鼓吹对抗的官员再找不到台阶。
还有就是台积电和鸿海等科技大厂的动向。今年以来,台积电在美国和日本陆续扩产,被视为“台独”当局的“分裂式发展”。
可这些项目跑到海外,背后都是台北当局的优惠政策和安全担保。大陆这边也没坐视不管,不断优化在台湾的投资环境,一边推动产业链对接,一边鼓励两岸同胞共享经济成果。实打实的项目,比那些“有条件统一”“并购统一”的口号,更能说明问题。
后续怎样走,还得看台北那边有没有勇气放下对抗标签,愿不愿意用对话取代对抗。若赖清德继续琢磨“并购术”,只会被国台办“请去聊聊”,而真正能赢得两岸和平发展的人,始终是那些愿意承认历史和法理框架、拿出诚意坐下来谈的决策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