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的交易经历,给一些最真诚的建议(推荐收藏)
努力改变不了命运,但它能改变心态,苦难不是宝贵的经验,但它能磨砺你的精神。
同样的一天,有人把时间花在制定计划,复盘总结上,有人盯了一天价格跳动,盲进盲出,如饮毒酒。
时间是公平的,它可以麻痹你的内心,也可以让你奋起直追。
你为交易做的一切准备,都不能直接决定你的盈亏结果,但它可以让你进步,让你重拾信心和保持希望。
交易者的未来,不是毫无根据的“顿悟” ,而是每一个努力的此时此刻,市场会说谎,但心血永远不会白费。
01
我是80后,在小山村长大,普通的煤矿工人家庭。
老一辈人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对于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我早早的辍学,理应跟金融市场八竿子打不着才对。
爹妈托亲戚给安排了几次工作,都因为当时玩心大,做不长。
符合我人生轨迹的是收收心,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上班人,攒点钱去县城买个房子,结个婚,熬着做点什么副业贴补生活,一眼就应该能望见头。
可惜当时挣一个花俩,不务正业到08年,跟着本家堂哥结识了他的一个朋友,印象最深的是走到哪他都肩垮一个公文包,里面有一把小刀和笔记本。
当时正值10月份金融危机爆发,新闻铺天盖地。
展开全文
巧的是这个老哥,是国内比较早的接触贵金属交易的老散,一来二去的在饭桌上聊起了他准备抄底黄金还有对危机发展的看法,现在来看太过于阴谋论和异想天开。
什么关于美国在背后打压黄金价格,趁机囤积黄金的阴谋,美元的信用正在崩溃,黄金是全球流通的终极货币将取代美元的结算地位。
现在看起来既逻辑不通又粗浅可笑,但在当时从来没见过别人聊这种高大上的话题,不禁内心涌出一股敬佩之感。
后来,慢慢的对交易起了兴趣,也觉得这个老哥很牛逼,什么美国体制、全球经济、基本没有他不懂的,感觉人家钱来的又快又轻松,所以经常安排饭局,请吃饭套近乎。
02
那时候我们用的还是老式山寨机,六个喇叭带闪灯,他用的是诺基亚N97,我记得的很清楚,当时这个手机的价格顶我半年工资,抽口袋里掏出来一划,跟个小电脑似的, 很有排面。
看他点开网页登上银行看纸黄金报价,我记得5秒刷新一下价格,随便划拉几下,吃饭的功夫钱就到手了。
08年那会,黄金价格还很低,纸黄金价格185/克。
那时满脑子投资想法但是没钱呐,只接触了工行纸黄金,它是没有杠杆的。
我当时一个月工资600块顶天买三克黄金,但成天吃吃喝喝别说买黄金了,手里有一百块钱就不错了。
天天研究他给我推荐那本宋鸿兵的《货币战争》,那时候没有网购,这个书还比较冷门,我们这新华书店根本没卖的,因为买这本书还坐着火车跑到郑州去转了一下午。
没事就看他推荐给我的一个网站,zhihuangjin(纸黄金),上面有相关资讯,右边窗口是即时的黄金报价 ,这个网站如今还有,算是国内比较早的交易资讯网站了,现在还记得它最早的页面布局。
后来对这个东西日益了解,黄金价格也碰上了08年10月以后的金融危机爆发,开始走出一轮大牛市。
08年贵金属是冷门市场,只有某网站上会提供简陋的模拟盘功能,一个表格页面。
那种模拟盘没有保存功能,也就是你买完不能退网页,跟个网页计算器似的退了什么都没了。
08-09年我天天研究这个但是没钱做,模拟盘又非常不方便,只能在笔记本上记下我“开仓”和“平仓”的点位和理由,隔三差五的就花点钱请那老哥吃饭,讨教。
后来在09年底,攒了点小钱,成天五克十克的买卖,不夸张的说,一天下来能赚包烟钱就够高兴的了。
从09年到10年,基本每天跟打牌一样,十块八块的盈利亏损,偶尔没钱花了就清仓,什么时候有钱了接着做,当时看着这老哥,从08年9万多块,做到50万。
可能现在年轻人不了解50万什么概念,在哪个时候,我们这里新建地段不错的商业门面房800一平米,后来人家姿态高了,就坐不到一块了。
真诚建议大家,哪怕平日工作繁忙,生活纷杂,也要坚持每周最少一次的复盘和总结,付诸于纸笔,用理性来纠正快节奏生活中,思维的混沌,执行的错位。
复盘不用太过于精细,要把握其中的主线,比如:
然后浓缩一下全文,想一个金句概括一下,弄到思维导图/笔记本上留念,以备自己抽风型深刻反思,有必要的话配个走势截图。
03
09-10年,在工行买卖纸黄金很少做纸白银,因为相对黄金来说,纸白银的点差有点高,不太划算,虽然单克价格很低,但也很少做。
10年后半截的时候,那时候开始跟着朋友玩地方贴吧了,偶尔去看看纸黄金吧,一来二去的就知道上交所有一个T+D,然后把攒的一万多块钱开了账户。
11年做了TD,当时黄金牛市末期,那几年是什么情况?只要脑子不傻的,都知道黄金白银要做多。
现在来看,哪有什么分析逻辑,基本都是看各种吹嘘黄金的文章,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什么世界经济黑幕,什么黄金是保值之王。
做什么判断,脑子里想的就是一句话“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当时世界乱不乱?
前面伊拉克战争刚过去没几年,紧接着赶上了世界金融危机,后面还有叙利亚的卡扎菲一天一蹦跶。
反正就是各种理由傻多就完了,跌了就多,套住就等,涨了平掉,然后追高再多,奇迹般的竟然给我赚了点钱。
本身TD有杠杆,当时钱来的轻松出手也大方,没少请朋友吃饭喝酒,然后一来二去的我想加钱追加资金的时候,朋友也没拒绝,把结婚本给我用了, 借了五万块钱,加上我自己的钱,家里的钱,俩月差点翻倍。
然后就碰见11年8月份的暴跌了,当时运气好脑子直,赚了点钱内心也非常膨胀,觉得自己盘感很厉害,经常看价格波动忍不住诱惑进去追涨杀跌,不过因为当时的溢价因素,没什么机会做空,都是在追多抄底,那个时候基本胡乱折腾倒也没亏钱,赚了一些。
顺势交易的前提是对于趋势的辨识,而趋势的定义要建立在确定的时间周期上,周期代表了我们观察时间和空间的尺度,很容易出现两个或多个周期相悖的情况,所以周期应该是确定和唯一的,因为它代表了你的交易方向。
我当年就犯了这个错误,短线各种盲目抄底,内心依然认为我自己在“顺势交易” ,顺的那个势? 看着黄金月线十几年的大牛市,幻想它会站上5000美元,这也是我后来顶部做多入套的直接诱因。
04
11、12年后,国内遍地开花的“地方现货交易所” 估计入市早的朋友应该记得,什么农产品,邮卡币,化工原材,石油金属,基本都是打着现货的名号搞拉客割韭菜的。那时候往CBD一去,哪一家写字楼里没有十几家“会员单位”“XX交易所”算他地段不热闹,一到饭店,楼下饭店吃饭的年轻人都是穿着职业装,在会员公司上班的。
我也忘了当时怎么接触的天通银,好像是膨胀了觉得TD溢价和交易时间太制约我发财了,应该去做现货,一来二去开了天通银的账户。
当时快递邮寄合同来回要三天,我直接开车跑到他们居间公司现场签开户合同,估计他们没见过第二个像我这么主动送上门的韭菜。
天通银,估计大家都耳熟,比较早的现货白银平台,11年我换到天通银开户没多久,就在一天半夜通过自己的强势判断,认为白银大底已经在前面出现了,马上回调后就要开始第二轮的大牛市,打破之前的历史新高。
这种故事不用说,大家都懂,扛单扛了俩月,两千多点的波动,我编理由跟家里要钱拉均价,因为前面做的还可以,家里老爷子也不是很懂这个,以为是很稳的行业,就觉得别赔了就行,做的好说不定有条出路。
然后身边朋友手里有钱能借的基本都借了,借不到的一两千块也没什么意义,在这两月基本上能犯的错误都犯了。
最初几天的暴跌,已经把我所有的利润都亏完了,当时不是说没有风险意识,抽了一根烟,把单子平完了,想着就当做了一场梦, 没亏没赚从头再来。
结果一夜没睡好,第二天早上看着价格反弹了,忍不住又全仓接了回来,蠢不蠢。
这种行为我干了好多次,跌的时候平仓,反弹的时候觉得要转势了,又全仓接回去。
每天不同的最低价,每天不同的吐血心情,然后扛到最低点爆仓,几十万没了,当时一个月工资两千块。
我们的建仓,来源于最初的进场逻辑,当走势验证你思路正确的时候,你的预期被市场兑现成浮盈,所以浮盈持有。
当你的进场逻辑有可能是错误的时候,你最初制定的止损计划,就应该被执行了,无论它损的对不对,它止损的依据是你的进场逻辑和客观走势变化,不相符。
这既是俗语所言:亏损兑现,盈利放飞
对于交易者来说,一天之中可能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到十五分钟, 开仓/修改订单/清仓,这些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而剩下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你有两个选择:
A、 你可以看着价格跳动,什么都不想,让情绪自由的在恐惧和兴奋间摇摆,交易=嗑药。
B、 你可以用剩下的时间,来保证你“五分钟”的操作是理性的,符合逻辑的,交易=担责。
观察的时间多一点,冲动的可能就小一点,思考计划的时间多一点,被短期涨跌诱导就难一些。
有很多朋友跟我说,没有交易系统不知道怎么写交易计划,但问题来了, 你没有交易系统,你平时如何做单的?
以XX指标、XX图形、阻力支撑,这些进场的方式,本身就代表了你对于未来走势的一种想象。
你只要根据你对未来的判断,事先确定用什么方式进场,那么就能制定预案。
交易计划的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你如何“正确预测”了未来,而是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会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观察当前的走势。
对于走势思考和研究,会在心中形成了一个认知锚点,比如你选择某个点位作为止损位,必然是认识到价格到了这个位置,预期走势就可能发生转变。
这样事到临头你的内心就会知道,你担心的事情化作了现实。
而我11年为什么会接连爆仓呢?因为把运气当成了天赋,进场的鲁莽,做多的盲目,对于止损位的设置和趋势的扭转,毫无认知,所以内心依然抱有多头反攻的幻想。
幻想是一种半清醒半疯狂的燃烧,驱动焦灼的情绪去挑战走势的无常。
以上讲的是我接触交易市场的缘由,接下来聊聊新手时期的狂妄和人生低谷。
有些人裹足不前,左观右望,既不想下苦功,又害怕失望。
另一些人则对自己永远不满足,积极尝试,但也承担了风险。
前者,交易是一条逐渐绝望的道路,希望变成失望,除了自己别无其他救世主。
后者,糟糕时或许会被市场打落谷底,但他头顶依然是漫天星辰的希望。
01
09年入市,那时候年轻又天真,发自内心的认为金融市场真是一个好地方,可以不看出身、学历、背景,在这个公平的竞技场里,大家凭借能力和眼光来竞争,只要有能力,市场就可以变成提款机。
一时间的好运气,错以为是自己的天赋异禀,那种亏钱反手就能赚回来的感觉,让当时的我信心百倍。
可能有的朋友没有这种感受,那是一种强烈的自信心、对能力的认同感,感觉推开财务自由的大门是时间问题。
09年-11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多国央行开始集中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救市,我记忆中随着避险需求的旺盛,黄金和日元暴涨。
最高时美国的失业率一度突破10%,在这种环境下,我变成了多头趋势中一名狂热分子。
可能各位朋友不太了解这个心理,说白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出个什么新闻都能被当做利好。
失业率接连创新高,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宣告破产,只要稍微利多的信息,就会被市场迅速放大,然后变为上涨的依据。
而利空的呢?大家相约而同的无视掉,市场也毫无波澜。
如果说人的认知有乐观偏差的话,那么市场显然也会有。
此后几年,市场的“自我刺激效应” 引发了多轮黑天鹅走势, 黄金闪崩、瑞郎风暴、原油负值、美股熔断。。。
在我看来,以市场情绪为内在逻辑,构建的交易系统是非常高明的方法,但它非常依赖经验和主观的判断,可惜难以言表。
赚钱的时候,交易者看待未来是积极和乐观的,理想近在咫尺,自由搓手可得。
但这种过度乐观,会让你轻视了市场的危险,盲目冲动。
过度乐观的倾向,让你有意识的筛选“信息”,只看见自己想看到的事情,进而产生了激进的操作埋下亏损的祸根。
02
可惜的是,09-11两年最疯狂的多头趋势中,我也没有真正的把钱装到口袋里。
当时对于市场的认知,完全停留在感觉的基础上,受三年的多头思维影响,我基本都只做多单,赚到一点就平仓, 亏了就扛着,然后拉均价。
牛市最后的疯狂,让我总能扛出来并赚点小钱,错把牛市背景当做交易的圣杯,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追着4H大阳跑。
这种激进的交易方式,最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慢慢的会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抗拒理性的思考,没有动力去学习,每天都把时间花在盯盘上面,单子浮盈了就兴奋, 浮亏了就害怕。
但最刺激的还是浮亏变浮盈的时候,有一种死里逃生的喜悦,历经压抑之后的舒爽。
久而久之,工作一塌糊涂,我已经记不清因为上班开会玩手机被点名罚过几次款了,每天的心神都被市场抽走。
为什么新手总是喜欢凭感觉交易呢? 因为它像是赌博,让人欲罢不能。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叫,斯金纳箱实验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斯金纳为研究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实验,在小白鼠的脑部植入电极,用以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区域。
箱子内设置一个按钮,小白鼠每按一次按钮就会有概率刺激脑部的电极,分泌多巴胺让小白鼠感觉飘飘欲仙,随着按按钮刺激脑部的概率越来越低,小白鼠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改变,直至不吃不喝饿死在箱子里。
在这个过程中,小白鼠会尝试不停的按按钮,好期待那有可能出现的刺激,哪怕按上几十次才会出现一次刺激奖励,小白鼠仍然会欲罢不能,如行尸走肉。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概率性的结果,导致了交易者会对交易产生了依赖感,喜欢短线交易,追求短线涨跌带来的刺激。
事实上的交易难度并不重要,只是在不停的进场期待可能出现的“盈利” ,与其说是追求极致的利润,不如说是在追求“短线交易”带来的多巴胺分泌。
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仍然对于短线抱有积极的认识,觉得亏损都是暂时的,下一笔单子怎么看都是要盈利的。
频繁交易的陷阱也在这里,不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察觉不出危险性,等温水炖了青蛙的时候,想回头也晚了。
03
在我开了天通银账户之后,交易生涯的转折点出现了。
2011年5月份有一个重磅消息影响了市场,CME宣布上调贵金属期货合约的保证金,然后市场闻风暴跌,现货白银从50快速暴跌至32美元。
当时脑子里压根没有“转势”的概念,坚定着相信世界经济衰退,黄金会随着大水漫灌,涨到5000美元,而白银也只是个小目标看到100没有问题。
所以又是二傻子行为,进场抄底了,一路拉均价维持在图中位置,后来运气好给解了套。
但你欠市场的,早晚要还的,而且需要连本带利的还,很多朋友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刚参加工作,我总是会提醒他们,不要去借钱交易,也不要贷款,交易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 因为我当时只要理智一点,也不会经历两年多非常惨的时光。
第一次抄底被套,借钱补充保证金拉均价,运气好解套。
第二次白银暴跌,又故技重施想抄底赚一笔大的,说动父母,忽悠身边朋友借钱去扛单,结果惨爆。
接下来的两年太难了,难到不知道怎么开口说,人一辈子没有几次三观重塑的机会,对我来说:
一次是在青少年时期,贪玩辍学,看着同龄人都在走上坡路,导致自卑惶恐到极点。
一次就是在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已经走上正轨,基本想要的都以考虑好,就等时间到了伸手去拿,然后突然把家人和对象,全部拉入深渊去。
所以说花到学习上的成本,永远都不要嫌多,因为真被市场收拾了,能亏的妈妈都不认识。
对于很多新手交易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通过各种指标,学习什么理论,好让自己“迅速学会交易” ,而是拓展思维,对于交易不应该局限于如何在一买一卖之间快速盈利,而是应该去阅读一些好书,激活自己的想象力。
用知识去培养对于市场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理念和哲学,认知市场建立对于交易的信仰和理念,能帮助一个人走的更远。
稳定盈利的内核是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源点在于交易哲学和思维方式,正确的交易观,思维的开放性,相信自我的信念,所以多读书就显得尤为必要。
不要质疑“学习”的作用,无论哪个行业,学习都是一件最低成本,最高收益的事情。
实盘是会亏钱的,很多时候亏钱也难以积累出什么正确的经验,因为相对于知识来说,人往往更容易从经历中得出错误的概念。
04
在逆境中,哪怕不敢放手一搏,也得锲而不舍,烂俗点的话说,是不疯魔不成活。
你想要爬出人生低谷,最快的方法是,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然后忘掉它,把眼下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让自己相信每天都是崭新的开始,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朋友们,难的不是在苦难中煎熬,失败的经验毫无价值,不要奢望会有什么突然的“顿悟”。
人生就是这么现实,失败和苦难如果有用的话,那么夏天顶着太阳,几十度高温在高楼上施工的建筑工人,应该比坐在空调间舒服盯着电脑的你更值得成功(本人毫无歧视想法)
人最可贵的是,打破失败循环的能力,跳出思维的能力,敢于去尝试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后来断断续续,人不人鬼不鬼,小账户一直在做,也一直在学习,什么波浪、k线、江恩时空、各种指标一大堆的东西,最后发觉都没用。
当年我电脑后面的墙上,密麻麻的贴着各种便签纸上面写的都是“纪律事项”“读书摘记”。
没钱娱乐,下班就是回家,大部分时间内心除了了纠结就是拧巴,没人愿意听,自己也说不出口,所以养成了写东西的习惯,我当时写的日记文章一箱子,可惜后来几次搬家中丢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特别可惜,那是我人生中最努力的日子。
当时不甘心啊,短时间崩了个细碎,人里人外的传的各种难听,这个时候谁看见都是嫌弃的,走到哪人家都认为是一个赌徒,没人关心你真正的际遇,大家都只是嘲笑你的落魄取乐罢了。
后面的时间,基本都是在磨,这个时候是最锻炼人的,因为困扰的并不是单纯的盈亏,而是距离回本遥不可及的压力,这个压力是一种执念,锤炼你的心智,让你慢慢变的坚韧,不再懦弱。
趋势交易对于新手并不友好,并不是一般人想的市场有趋势我无脑跟就能赚钱了相反它是一个极其考验“执行力”的交易方式。
大多交易系统,趋势信号都是非常有时效性的,一旦错过,再去进行所谓的“回调多”“反弹空”很容易做到波幅的末端,这样就变成了打着趋势名号干着“追涨杀跌”的买卖。
05
新手入市之初,是浑浑噩噩的交易,靠的是运气,那么后来就是靠实力在亏钱了。
尝试过很多类型的交易方式,在这个阶段交易是诚实的,因为当你具备风控意识的时候,其他的主要问题就浮出水面了:频繁交易、仓位过重、冲动进场、鲁莽加仓、浮盈回吐等等。
随着一笔一笔的止损,就暴露出了主观交易在择时和择机这两个层面中巨大的问题,靠感觉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是理性的判断,什么是手痒的冲动。
但我一直深信一点就是,我和那些频繁交易的赌徒不同,我是在错误的时间,站到了市场的对立面,不幸被趋势碾碎了而已。
市场里总是有人亏,有人赚,我亏钱只是没有掌握到方法,并不是市场毫无机遇。
趋势交易者,是依赖于市场运动的惯性来产生未来的价差,那么趋势交易的难点是什么呢?
1、 对于趋势的定义,震荡演变为趋势的确立, 趋势多空轮换的转势确立,它的本质无非就是突破。
2、方向不能动摇,顺势。 执行力不能脱节,同向信号介入。
3、 秘诀在于,斩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止损是最终的过滤条件,被市场证伪的单子都止损了,留下来的都是具备可能性的。
可以看看《当你看见「破位」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06
市场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亏钱和赚钱的界限是认知的差距。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导致我爆仓打落谷底的趋势,同样也是我能翻身的趋势,方向在一念之间,认知却隔着八万里。
上图(周线)是12-13年熊市的开启,当时我严谨按照系统去交易,所幸入市三年以后,没有再次站到趋势的对立面。
最后
零零碎写了很多字,十几年的经历和心血说不完道不尽,但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了。
每个交易者,亏损的经历基本都是相似的,不知道市场中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的境遇。
但是机遇呢?却不尽相同,命运有时候对人很宽容,在你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送来一阵东风,让你起步,如果当年市场再震荡几个月,如果熊市行情不够大,都可以导致我放弃交易。
现在有多少新手是倒在黎明前的?有时候回想,并不是我自己扭转了乾坤,而是市场环境造就了一切。
对于有些朋友来说,坚持和思考很重要,因为他们有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家庭环境,更聪明和见多识广的大脑,我相信他们在市场里远比我更容易获得成功。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