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二手房”交易陷阱
警惕“二手房”交易陷阱
近年来,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较快,在活跃市场、促进交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介机构良莠不齐,部分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存在着经营行为不规范、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手房”交易的复杂性加之当事人相关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匮乏、防范意识的不足,导致房屋买卖纠纷经常发生。今年以来,准格尔旗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接到了多起涉及某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二手房”买卖消费纠纷。
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中介服务行业规范经营,准格尔旗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房屋租赁和“二手房”买卖交易时要注意:
第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核实中介资质信誉。选择正规的、信誉良好的中介服务机构,实地查看中介机构的经营状况,认真核对该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等资质证书。另外在接受中介服务前与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中介合同,明确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及违约责任,并索要交付中介费的收款凭证,加强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事前维护。
第二,认真查验“房主”身份,以防受骗上当。租房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房产证、身份证或者去居委会了解情况,验证房主身份的真实性,另外如果与“二房东”签订租赁合同,要尽可能与房主取得联系,弄清“二房东”与房主的租赁期限,核实“二房东”是否有转租权,以防受骗。必要时,可以要求房主在租赁合同中签字确认,更进一步明确租赁关系。同样,购买二手房的消费者,应要求卖方提供房屋的产权证,如果卖方不是房屋所有权人本人,还应要求卖方提供房屋所有权人的授权委托书、房屋所有权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等资料,确保房屋所有权人本人不会有异议,避免因代理权限问题造成纠纷。
第三,谨慎阅读签订合同,保障自身权益。合同不是“一纸空文”,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建议消费者在交易前应多了解存量房交易流程及注意事项,充分做好评估,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购房的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全面了解房屋交易的各种税费情况、权属状况,明确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是否存在查封、抵押情况。仔细完整阅读合同的条款,避免盲目签约支付“定金”后造成被动。买卖合同要清楚约定房屋的质量状况、交易流程、金额、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纠纷解决等内容,辨别合同有无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
第四,提高维权意识,保留必要证据。房屋买卖因涉及到诸多环节,在交易的各个环节,消费者要注意保留合同、发票、宣传广告、照片、录音等文件和证据,注意将口头合意落到纸面上,以防在产生纠纷后无法查实。发生纠纷无法和解时,可及时请求消保中心组织调解,向有关房地产等监管部门投诉或者提起诉讼,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准格尔旗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也在此呼吁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自律,依法、诚信经营,规范中介服务流程,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中介服务水平,主动承担企业责任,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消费纠纷。
供稿 :陈春燕
编辑:秦嘉遥
审核:刁海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