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丨深圳证券交易所三十年研究成果精选丛书
新书推荐
展开全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们习以为常的全球化遭遇逆风,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回头浪”,全球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科技周期和经济规律“长镜头”出发,聚焦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深刻把握和思考以下问题:
一是国际分工与合作格局面临重大调整,通过创新突破低增长困局是未来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创新推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是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二是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导入期的探索阶段,最先形成新发展范式者将掌握先机,率先建立促进“新技术+新经济”耦合的新范式,将是发展的关键。
三是创新资本兼具引领性、前瞻性和高波动性特征,亟需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保驾护航。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循环发展的链条中,金融资本的嗅觉异常灵敏,步伐也往往领先于产业,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经40余载披荆斩棘,资本市场也经历了30年风雨,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单一板块到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发展。近年来,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的一系列资本市场关键制度创新,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深交所积极把握发展契机,稳步推出一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向着“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的目标不断奋进。
首先,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进程,推动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要紧紧抓住注册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持续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集各方合力发展壮大直接金融市场。
其次,要加强投资端制度建设,打造有利于吸引中长期资金的市场环境,要增加产品供给和制度供给,加快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最后,要优化金融监管理念,打造更加友好的创新支持市场生态,要在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日常监管体系等方面有系统性的突破和改进。
资本市场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这就要求,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走在前面。
为此,深交所研究所始终以重大性、基础性、前瞻性课题研究为导向,持续跟踪深入探索资本市场发展改革相关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诸多政策建议已被应用于改革实践中。本套丛书将多年来深交所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现、结集出版,向监管机构、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研究视角,也向广大市场参与者传递了正确的金融历史观和投资价值观。
本套丛书内容丰富,涉及交易所发展趋势、资本形成、产品战略、监管实践等多个领域。既有对重大改革措施的历史回顾,也有对亟待突破领域的前沿探索;既有对经济金融理论的有益拓展,也有对市场建设实践的总结提炼;继承与创新并存,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希望本套丛书能够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共同关注和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事业,把文章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伟大的事业中,合力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之路。
1
新书推荐
作者简介
彭兴庭,先后取得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有两年博士后工作经历(深圳证券交易所);高级经济师。主要负责战略研究工作。曾任职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现任职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个人专著有《金融法制的变迁与大国崛起》《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等,另有合著5本;在境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长期担任多家报纸杂志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上海证券报》等境内外媒体发表各种文章100余万字。
钟荣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现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助理经理,研究方向为交易所战略规划。在《中国软科学》《经济体制改革》等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本书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引言
开篇 全球证券交易所全貌
第一章 全球证券交易所行业变革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行业的发展是制度、竞争与技术的统一
第二章 全球证券交易所行业格局现状
第一节 市值规模:北美、东亚和西欧三足鼎立
第二节 IPO和成交量:中国等新兴市场与欧美市场平分秋色
第三节 债券市场:卢森堡的特色发展硕果累累
第四节 ETF市场:成熟市场遥遥领先
第五节 衍生品市场:境内沪深交易所发展滞后
第三章 2019年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发展
第一节 2019年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发展
第二节 2019年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业绩
竞争篇 境外一流证券交易所之争
第四章 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证券交易所竞争力
第二节 证券交易所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证券交易所国际竞争力初步评价结果
第五章 境外一流证券交易所的个性特征
第一节 境外一流交易所的标准和标杆
第二节 洲际交易所: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第三节 纳斯达克:高科技企业集聚特征明显
第四节 德国交易所:通过技术构建一体化平台
第五节 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化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第六章 境外一流证券交易所的共性特征
第一节 市场功能完备:具有强大的资本形成和产品开发能力
第二节 基础制度扎实:公司化并上市具有很强的适应效率
第三节 市场效率卓越:实现投融双方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四节 组织运行有效:战略和业务协同能力很强
第五节 投资者得到保护:始终具有一线监管职能
第七章 美国证券交易所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节 美国证券交易所行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第二节 纳斯达克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竞争
第三节 纳斯达克与纽约证券交易所竞争特点的分析
第四节 美国证券交易所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启示
技术篇 新型证券交易所异军突起
第八章 境外新型证券交易所总体发展概况
第一节 新型证券交易所的特点
第二节 新型证券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第九章 境外主要新型证券交易所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一节 巴兹全球市场:领先的技术平台和低成本快速扩张策略
第二节 投资者交易所:利用物理技术建立更公平和低成本的市场
第三节 NEO交易所:创新交易技术逆转高频交易的破坏性影响
第四节 长期证券交易所:技术生态系统助力企业长期发展
第十章 境外新型证券交易所快速发展的背景及原因
第一节 金融自由化浪潮下传统证券交易所面临细分市场的挑战
第二节 证券法规调整支持新型证券交易所成立并参与竞争
第三节 交易技术更新迭代提速为新型证券交易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一章 新型证券交易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第一节 新型证券交易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新型证券交易所对交易所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监管层的态度
第十二章 对新型证券交易所的借鉴
第一节 探索技术和客户驱动的业务模式创新
第二节 从战略高度重视和跟踪境外新型证券交易所发展动态
第三节 借鉴新兴证券交易所国际化发展经验以提高海外竞争力
第四节 关注金融科技新动向,把握交易所未来发展主动权
未来篇 转型与变革
第十三章 全球证券交易所行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节 竞争形势新格局:来自新型交易平台的挑战
第二节 颠覆传统新工具:技术创新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组织业务新模式:集团化、综合化发展
第四节 跨境合作新方式:交叉挂牌和互联互通
第五节 运营整合新变化:从横向并购到纵向一体化
第六节 产品交易新趋势:场外场内化和场内超市化
第七节 市场拓展新方向:包容能力越来越强
第十四章 全球证券交易所的数字化进展
第一节 数据服务渐成境外证券交易所主营业务
第二节 境外证券交易所数据业务的类型
第三节 境外证券交易所发展数据业务的成功经验
第四节 全球资本市场数据业务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我国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展望
第一节 境外一流交易所的建设之路
第二节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的路径选择
深圳证券交易所三十年研究成果精选丛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书
《全球证券交易所行业变革——制度、竞争与技术》
彭兴庭 钟荣桂 等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定价:54.00元
2
新书推荐
作者简介
郑南磊,财务与投资管理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包括企业成长、金融科技以及地方金融。在《金融研究》《科研管理》等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综合方案》《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多个应用项目,参与V-next平台的创建和运营。2003—2005年供职于中国银行,主办多笔电力能源领域项目融资。
彭兴庭,先后取得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有两年博士后工作经历(深圳证券交易所);高级经济师。主要负责战略研究工作。曾任职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现任职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个人专著有《金融法制的变迁与大国崛起》《不一样的极简货币史》《资本5000年:资本秩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等,另有合著5本;在境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长期担任多家报纸杂志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上海证券报》等境内外媒体发表各种文章100余万字。
卢晓珑,金融学博士。现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主要从事宏观战略研究工作,在境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15—2018年先后供职于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宏观经济与固定收益研究员。
本书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第一章 创新资本形成与最优直接融资结构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创新资本形成相关理论
第二节 创新资本形成中心的定义及功能特点
第三节 创新资本形成、金融供给侧结构与经济发展
第二章 创新资本中心建设的生态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 创新资本形成的生态基础
第二节 创新资本形成生态中交易所的作用
第三节 创新资本中心建设的演化机制和业务基础
第三章 创新资本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一节 创新资本形成与世界四大湾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资本形成机制:世界四大湾区比较研究
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有效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本形成效率有待提升
第四节 创新资本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四章 创新资本形成、直接融资结构和我国创新驱动战略
第一节 创新资本形成与直接融资结构:来自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
第二节 资本形成助力高质量发展: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创新资本形成所需的直接融资结构探析
第四节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短板分析
第五节 创新资本形成效率提升的启示和建议
结语
深圳证券交易所三十年研究成果精选丛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书
《创新资本形成——理论、实践与未来 》
郑南磊 彭兴庭 卢晓珑 等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定价:32.00元
3
新书推荐
作者简介
郑雪晴,中山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经理。2013年入职深交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借调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长期从事交易所固定收益市场的制度设计与产品创新工作,对REITs、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双创债券等产品有系统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监管和审核经验。在《学术研究》《统计与决策》《证券市场导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何鹏飞,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助理经理、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研究员。2016年入职深交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借调中国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长期从事交易所知识产权ABS与REITs等产品的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审核经验。在《经济学动态》《宏观经济研究》《财贸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赵雨,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助理经理,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研究员。2018年入职深交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固定收益产品与制度研究,涉及资产证券化、REITs、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在《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证券市场导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本书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第一章 REITs市场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发展REITs市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全球主要市场发展概况及规则体系
第三节 成熟市场REITs二级市场运行特征
第四节 我国REITs市场发展的基础条件及挑战
第五节 我国REITs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第二章 REITs市场发展概况及深交所实践
第一节 我国私募REITs市场发展概况
第二节 深圳证券交易所私募REITs市场特色
第三节 深圳证券交易所积极建设公募REITs市场的工作进展
第三章 基础设施REITs市场发展研究
第一节 境外主要市场发展背景
第二节 境外主要市场发展概况
第三节 境外主要市场规则体系
第四节 基础设施REITs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 我国基础设施REITs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第六节 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规则要点
第七节 思考与启示
第四章 住房租赁REITs市场发展研究
第一节 境外主要市场发展概况
第二节 境外发展依赖的市场环境
第三节 境外支持发展的制度条件
第四节 境外产品设计与运行特征
第五节 我国住房租赁私募REITs市场发展概况
第六节 思考与启示
第五章 基于公共资产发行REITs研究
第一节 典型案例:香港领展REITs概况
第二节 领展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三节 领展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REITs底层资产发展研究
第一节 境外市场资产类型
第二节 境外市场底层资产特征
第三节 境外市场资产发展的风险
第四节 我国私募REITs底层资产的现状和问题
第五节 我国市场底层资产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六节 思考与启示
第七章 REITs ETF市场发展研究
第一节 市场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产品特征和市场表现
第三节 市场发展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四节 思考与启示
深圳证券交易所三十年研究成果精选丛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书
《REITs市场建设——境外实践与中国路径》
郑雪晴 何鹏 赵雨 等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定价:42.00元
4
新书推荐
作者简介
陈华敏,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执行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市公司监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等。主持或参与完成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等多项重要课题,多次获得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参与《构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等图书的编写工作;在《国际金融研究》《财经论丛》《证券市场导报》《证券时报》等核心或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陈政,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曾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高级经理,公司监管组组长,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纪检办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股权激励、绿色金融等。参与《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等图书的编写工作;在《证券市场导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廖涵平,厦门大学管理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现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监管执行部高级经理,纪律处分委员会委员。曾借调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与深圳证监局、专员办等多个机构开展联合现场检查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保荐人制度、公司监管等。在《证券市场导报》《资本市场》等核心或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有2篇论文获深圳金融学会优秀论文奖。
孙烨,中山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管理学博士,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现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在《审计研究》《证券市场导报》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本书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及质量特征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核心内容、发展与演进
第二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和质量特征
第三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评价及未来趋势
第二章 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
第一节 境外市场IPO信息披露审核规则与案例
第二节 我国核准制阶段IPO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分析
第三节 注册制下提升IPO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考
第三章 增强定期报告披露的有效性
第一节 境内外市场信息披露规则的对比借鉴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现状分析
第三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性问题的原因剖析
第四节 提高信息披露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改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内容框架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质量特征
第四节 改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提升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质量
第一节 国际上改进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质量的关注焦点
第二节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监管规则现状
第三节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典型问题——机构调研
第四节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典型问题——公司数据
第五节 改进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第六章 完善商业模式信息披露体系
第一节 商业模式创新激发更高的披露需求
第二节 商业模式披露的两个现有框架
第三节 美国科技型企业商业模式信息披露实践
第四节 我国商业模式信息披露建议
第七章 践行信息披露语言简明化
第一节 简明化披露的产生与演进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美国简明化披露规则及实践要点分析
第三节 美国运用简明化披露的典型范例分析
第四节 我国简明化披露的主要问题与典型案例
第五节 我国上市公司简明化披露问题的成因思考
第六节 设置符合我国国情的简明化披露规则
第八章 加强境外企业回归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第一节 境外企业回归A股路径和涉及的主要披露问题
第二节 美国市场对外国私人发行人的披露要求
第三节 美国市场对外国私人发行人的会计准则使用与调节的规定
第四节 美国市场对外国私人发行人调节到美国准则的具体规定及案例
第五节 境外企业回归A股披露制度设计要点
第九章 完善大额持股信息披露制度
第一节 大额持股信息披露制度演进
第二节 我国大额持股信息披露规则及执行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境内外大额持股信息披露核心内容比较
第四节 完善大额持股信息披露的重点问题
第五节 改进大额持股信息披露的建议
深圳证券交易所三十年研究成果精选丛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书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发展实践与制度建设》
陈华敏 陈政 廖涵平 孙烨 等 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
定价:68.00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