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文化史Ⅲ : 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

Connor binance币安交易所 2022-10-24 122 0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货币的思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6 世纪中叶,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Ⅷ)为增加王室财政收入,带头贬低铸币价值,伪币由此开始泛滥。当被切割过、被掺了假的硬币大肆流通,货币的内在价值随之触发了新的争论与质疑。

这一时期,英国处于长期内战。铸币师将更多精力放在银行业务上。他们接受客户存款、同时借出、放贷。于是,票据应运而生,继而支票、内陆汇票和银行券开始发行,标志着欧洲纸币萌芽。

【编者简介】

比尔·莫勒(Bill Maurer),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博士。美国著名法律与经济人类学学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社会科学院院长、人类学和法学教授。他被称为金融人类学的“元老”,曾任美国政治与法律人类学协会主席,创立了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货币技术和金融普惠研究所。

研究领域横跨货币、金融、经济、法律与人类学,包括加勒比地区离岸金融服务行业、替代货币、伊斯兰金融、移动货币、传统和新兴支付技术,以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和相关区块链技术。

斯蒂芬·登 (Stephen Deng ),密歇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教授近代早期/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早期文学、物质文化、新经济批评、伦理与责任理论。

【目录】

丛书序言

概 述 走近文艺复兴时期的货币

第一章货币及其技术:矿业、冶金、铸造及非金属货币形式

第二章货币及其理念:正义、主权及货币作为商品的理念

第三章货币、仪式与宗教:上帝的印记及高利贷问题

第四章货币与日常生活:名誉、历史及对非洲东海岸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货币、艺术与表现形式:文本、图像及信息

第六章货币及其阐释:近代早期的两宗交易

第七章货币与时代:铸币、主权及想象的流动性

图表目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关于各章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