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一笔套利
源自:闲画生财
周末不开盘,例行闲扯时间。
趁高考热乎劲没过去,咱们再聊一聊。
1
我有个亲戚
我有个亲戚, 老家黑龙江某五线地级市,和我同年高考。
学习成绩在当地排名前25%左右。
貌似不错对吧,如果搁现在,随便读个二本手拿把掐,一本没准也有戏。
但那会还没扩招,本科加专科的合计录取率30%,考进前15%才有机会读本科。
他苦读12年,大概率摸不到本科门槛。
2
弯道超车
高三那年,他爸把他的户口迁到上海,拿到上海考生身份。
上海分数线比黑龙江低100分,学渣秒变学霸。
之后顺利考上陕西财经学院。
陕西属于边远地区,上海本地没人愿意去,政府给他一年学费,作为支边的奖励。
入校两年,陕西财经被并入西安交大,文凭变成985 & 211,提高一个档次。
毕业季,他爸教他不找工作、打回原籍,敲实上海户口。
后来留沪发展顺风顺水,郊区有别墅,城里住平层。
我按部就班高考、读书、就业,一抬头发现人家早就弯道超车,连尾气都看不到。
当时没有高考移民概念,他爸眼光毒辣,走位精准,操作可以得满分。
认知改变命运,说的就是这种。
3
规则被玩坏
2000年后,高考移民被摆上台面,新疆西藏内蒙海南天津都是热门之选。
转折点发生在2005,湖北仙桃有位名叫李洋的考生闯下大祸。
展开全文
李洋去海南参加高考,满分900,他897分。
英语全省第二,其它科目都是全省第一。
吃瓜群众不干了,觉得他挤占当地名额,一直闹到教育厅。李洋被取消报考重点院校资格,最后远赴香港读书。
坦白讲李洋确实有点过了。
湖北考生去海南,成绩碾压所有人,即便卖个破绽少做两道大题,也不影响考清华。
枪打出头鸟,闷声发大财,老祖宗诚不我欺。
从那以后,高考移民成为众矢之的,各地收紧政策,门槛抬高不少。
4
我的看法
本质上,高考移民相当于跨市场套利。
人堆里一个人踮起脚,能看得更远。
大家一起踮着脚,谁也不能看得更远。
对整个市场来说,套利不会创造任何价值,永远不会成为主流价值观。
但对个体来说,真的能赚钱,能改变命运。
还有就是,套利要趁早。
5
市场点评
1)基协发布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要求公募基金经理的40%薪酬递延3年支付,当年薪酬30%用于自购。
高情商:
有效减少冲业绩赚快钱的现象发生,基金经理和基民利益深度绑定。
低情商:
大概率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更多了。
2)网上见闻,最新发财姿势。
山东十八线县城的学校门口有人摆摊提供报志愿咨询。
一个学生收费5000。
考三四百分的家长幻想通过这些人出主意填个不用高分的好学校好专业,已被忽悠瘸。
来源:闲画生财
版权声明:「福田扫地僧」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社会时政类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LJZ2228微信联系。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