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当年储冬煤
在没有集中供暖的年月,天津人到了冬季都是各家生火取暖,所用的燃料一般分为有烟煤和无烟煤。有烟煤都是原煤,主要是大同块儿、大砟块儿、砟屑儿(天津人读虚音)和硬煤。这当中,大同块儿油性大,最为易燃,但燃烧后黄烟滚滚,且油烟灰易挂在烟筒上,必须经常清理,故一般家庭很少使用。硬煤是小块儿原煤,虽不易燃,但非常耐烧,在炉火特别旺的时候添加效果非常好。大砟块儿以及砟屑儿,介于上述两种原煤之间,比硬煤易燃,又不像大同块儿那样多烟,故最受欢迎,在市场上非常紧俏。无烟煤主要有煤球和蜂窝煤两种,价格低于原煤,属于最为大众的取暖燃料。
由于煤炭属于政府管控的重要不可再生资源,当时城市里经营煤炭的商店都是国营企业,其职能似乎比现在的热力公司还要重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障老百姓能够温暖过冬,相关卖煤的商店从夏季就开始宣传动员市民购买冬煤,以便减轻其冬季供应的压力。上世纪80年代以前,每户居民购煤也有定量,为了让居民夏季积极储存冬煤,凡是夏季买煤的居民,都会适当放宽数量。因此,只要资金允许,也有地方存煤的家庭,大都会在夏季购买并储存冬煤。
说起过去天津人储存冬煤的地点,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更接受不了。那时,多数居民住的都是平房,院子地方宽敞的就用旧砖搭个“小屋”称为煤球洞子——没有院子或院子不大的,以及煤球洞子较小的人家,买了较多的冬煤就要放在自家床下。几百斤的煤球,被送煤工人一筐筐地倒在房间的地上,再由买主自己用铁锨或簸箕铲到床下;铲完之后,不仅满脸黑乎乎,屋里的家具上也是一层煤灰。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市民家中都实现了集中供暖;相较以前的燃煤取暖,更便捷舒适了,家里也更干净卫生了。四十年之间,真让人有沧桑巨变之感。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