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Connor binance币安交易所 2022-09-03 173 0

突出表现形式是移动支付。近年来,随着4G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焦瑾璞在发表的文章中多次强调,移动支付是广大使用者基于移动终端正常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完成的一种交易模式。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基于通信形式的差异,可将移动支付大体分为两种:一是远程支付,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线上支付,主要指的是通过强大的网络、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进行付款或者缴费等相关操作,可用于远距离的支付交易。

二是近场支付,就是在近距离通信环境下,利用移动终端完成交易的一种非接触支付模式,支持面对面支付。现在,移动支付已凭借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了第三方电子货币最受欢迎的使用方式。

概括来讲,移动支付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以特定通信设备为载体,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智能手机,可不受空间、时间约束迅速完成支付;二是以先进且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为强力支持,以达到远程或近场支付的目的;三是电子货币与移动支付缺一不可;四是它只是货币的另一种形式表现,并没有使货币性质发生改变。

电子货币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电子货币的经典表现形式,移动支付备受民众青睐,现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大力推广和积极应用。移动支付从根本上来讲是电子货币打破了时空限制的束缚广泛流转,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点是携带方便、操作高效,无需找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方便快捷地融入其他更加复杂的金融服务。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展开全文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近些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信息处理需求,第三方电子货币必然会凭借移动支付这种强大的方式,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电子货币形式。

得益于数字证书及防范软件的积极创新与广泛使用,移动支付的灵活性日益增强,无论是小额还是大额均能实现安全支付。另外,移动支付具有较广的适用场景,可与多种通信技术相兼容,既支持远程支付,也允许近场支付。

主要国家(地区)电子货币发展现状

电子货币发展整体概况。2014年,国际清算银行对部分国家的电子货币发行数量、使用频率等情况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分析,基于此撰写并发布了《电子货币和网络及移动支付发展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有24个国家只推出了以卡为媒介和载体的电子货币;有2个国家只发行基于网络(软件)的电子货币;

另外9个国家不仅推出了以卡为媒介和载体的电子货币,也推出了以网络(软件)为载体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充值方式主要包括:柜台、ATM、银行账户转账、网络、手机、服务公司和信用卡等。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绝大多数电子货币产品都有一定的使用额度限制。从终端使用者可转让性来看,除了俄罗斯、挪威和新加坡等个别国家的产品外,多数国家的电子货币不可转让。从是否适用于网络支付、多币种、多功能支付特征来看,各国电子货币差异较大。

从发行情况来看,除了金融机构之外,非金融单位也具有发行电子货币的资格和权利。从使用数量来看,电子货币的发行量、使用情况等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我国香港、新加坡的电子货币的应用比较广泛。2010年,中国香港电子货币交易金额在非现金交易金额中的占比高达86.1%;

在新加坡,这一占比也达到85.5%。相比较而言,其他国家(地区)平均占比约为2.74%。电子货币在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发展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从2014年各国(地区)银行卡支付占GDP的比重来看,墨西哥、意大利以及德国、日本比重最低,均低于10%;

瑞士、荷兰、巴西和比利时等的比重较低,在10%-19%之间;新加坡、印度、瑞典和土耳其等的比重在20%-29%之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的比重较高,在30%-39%之间;而中国和韩国的比重最高,分别达到66.59%和42.46%。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电子货币的程度进行度量。肯尼亚的移动银行服务等少数电子货币相对特殊,绝大部分国家的电子货币创新均以银行卡电子业务为前提,以此进行相应的创新。

CPSS颁布的相关资料里提及了对电子货币发展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即利用银行卡支付金额占据GDP的比例,将其作为对电子货币发展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

从时间上看,CPSS成员的电子货币发展增速差异较大。同样考察银行卡支付金额占GDP的比重数据,21世纪之前,该比重较高的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韩国等;但2000年以来以后,电子货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中迅速发展。

在CPSS成员中,该比值增速较大的只出现在印度、中国等国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速一般不超过5%。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相比较而言,中国和俄罗斯的电子货币发展更为迅速,自2006年至2014年,俄罗斯银行卡支付金额占据GDP比例由1.48%上升至16.88%,增长了10倍多。中国也从8.92%增长到66.59%,增长了6.5倍,成为现阶段这一比例最高的国家。

1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成为其23名正式成员之一。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中国、欧盟、法国、德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荷兰、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南非、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

美国电子货币发展概况

(1)“卡基类”电子货币产品。孙浩整理以及分析了“卡基类”电子货币产品,他认为,该种类型电子货币产品在欧洲的20世纪90年代时就已经产生,如英国的Mondex卡、法国的PrimeurCard卡和比利时的Proton卡等,这一时期的电子货币产品,既能够对其技术可行性予以证实,同时也能够展示出用户需求量不够充足的问题。

这类产品没能在美国最早进行推广的原因在于美国的银行卡业务十分发达,以至于该类产品未能进行相应的推广。不过,美国监管单位并未限制或者干预电子货币的发展,而是在给予密切关注的同时为其营造了比较开放的政策环境。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此类产品源自于“礼金卡”,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不仅能够良好地满足零售商需求,还使得交易成本明显减小。“礼金卡”的推出时间最早,其用途比较单一,2000年左右,该卡使用热度非常高,在预付卡交易总额中,其占比达到了50%甚至更高。

在后面几年,许多细分市场开始接受并使用“卡基类”产品,且应用越来越广,如工资支付、政府福利转移等领域。“卡基类”电子货币在美国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在特定领域,此类领域先前采用的交易方式存在着成本较高的情况,引入并应用电子货币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基于电子成本的交易方案逐步确立;

二是通过创新在更多的领域推广这一新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使用“卡基类”电子货币。从使用频率看,封闭类产品最受欢迎,其使用率占比达45%,其次是福利转移支付的产品,其占比为33%,虽然多功能预付储值的电子货币产品占比仅为22%,不过其增长速度最快。

(2)“数基类”电子货币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线上支付的增长。21世纪之前几十年,在美国,支票作为社会群众常用的电子支付工具。2000年开始,“数基类”电子货币出现并快速发展,在各类非现金支付中,“数基类”电子货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2008年,美国线上支付占比最大的是信用卡和借记卡,合计超过80%(其中信用卡占比超过50%),“数基类”电子货币占据线上支付总额的15%左右,同时涌入美国“数基类”电子货币市场的非金融机构数量日益上升,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网络环境的高度开放,并且成本较小。

其一方面促使电子货币得以创新,同时也构成了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寡头产业结构,主要表现为:市场参与者数量众多,而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机构数量很少,如Paypal、GoogleCheckout等,乘。

余的绝大多数机构占据的市场份额极小。居于市场竞争前列的发行机构通常情况下具备活跃用户基数多和支付信誉较强的典型特征,此外也具备较为优良的支付服务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能够在细分市场体现出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3)移动支付电子货币发展。据统计,2016年,美国移动支付总额达到千亿美元,同比提高了39%。移动支付市场由Paypal、苹果等共同垄断。当前,Paypal已成应用范围最广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一跃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移动支付服务商。

编辑

第三方电子货币,突出表现为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根据一项关于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能够了解到,Paypal占据着明显的主导地位,其应用领域广泛,使用率也非常高。

在美国网络零售企业500强中,Paypal的渗透率排名第一,达到77%,亚马逊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但是其AmazonPay市场渗透率并不理想,只有13%,虽然排名第二,但是它的应用领域过于狭窄,多集中于亚马逊平台,在其他网站的渗透率非常低,仅为4%,远低于Paypal。

VisaCheckout排名第三,谷歌的GooglePay排名第四,其渗透率依次是6%、3%。不过即便是美国排名首位的Paypal,交易总金额也难以和我国第三方支付相比较。

2018年,Paypal交易总额达到5087亿美元,经换算,大约是4万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总金额超过了人民币200万亿元,特别是支付宝,其交易额超过了112万亿元。

相比之下,Paypal的交易总额只有支付宝的4%。另外,从交易规模的增长趋势上看,2013年以来,Paypal的年均增长率不到30%,远低于同期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69%的年均增长率。

结语

美国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在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明显早于其他国家,但由于其信用卡的使用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完善,人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可能逐渐改变消费习惯来适应新出现的移动支付,整体的转换成本较高,这也导致美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虽然发展早,但是发展速度不算很快,明显不如中国等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