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注】核科技 核动力“全国核心技术交易网络-核创空间专场”项目路演第1期活动通知
第1期路演项目简介
0 1 超临界二氧化碳工业余热利用技术
主讲人:赵学斌
针对传统蒸汽动力技术效率偏低,主要设备发电设备成本高,水资源依赖性高,系统流程及结构复杂笨重等问题,核动力院开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工业余热利用技术。该技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工质,模块化设计,热力过程少、无相变,实现了超高能量转换效率。技术国际领先,国内领跑,具有国际首次实现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满功率稳定运行的团队。
02 金属氧化膜或绝缘性薄膜、涂层中微观缺陷量化分析仪器
主讲人:韦天国
锆、钛、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是影响其工程应用的关键因素,氧化膜中的微观缺陷分析是研究锆、钛、铝合金腐蚀行为及相关机理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技术基于离子迁移方法(IMM)原创性地建立了可以实现非破坏性量化测量氧化膜中微观缺陷的分析仪器。该仪器不仅可以用于锆、钛、铝合金的腐蚀或氧化行为研究,也可以用于其他绝缘性薄膜、涂层中微纳级缺陷的相关分析检测。
03 高温高压原位水化学在线监测系统
主讲人:张军平
材料腐蚀作为电化学过程会加速系统结构材料在高温高压水中的腐蚀速率,缩短系统服役寿命。精确、原位在线监测和控制水化学可有效降低结构材料腐蚀速率,显著提升关键材料相容性,为装置安全运行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传统的经取样、降温、降压处理后进行pH、电导率、ORP等水质指标测量的监测方式,难以真实、直接监控水化学指标状况,且存在系统流程繁杂、占用空间大等问题。采用高温高压水化学仪表可对指标进行原位、在线监测,并能提高测量精度、简化水化学监测系统、缩小设备体积及空间占比,对实现装置小型化应用、反馈水质运行的真实性、提升水质运行的有效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0 4 石墨烯增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技术
展开全文
主讲人:付道贵
SiC陶瓷具有很高的高温强度,耐热性优于其他陶瓷,具有优良的抗辐射、耐腐蚀与抗氧化性能。SiC陶瓷的主要性能与其致密度直接相关,致密度越高,SiC陶瓷的主要性能就越好。通过专有的烧结工艺实现石墨烯/SiC陶瓷致密化,获得强韧化的SiC陶瓷。
05 放射性环境下柔性屏蔽装置
主讲人:徐江
传统放射性屏蔽方式一般采用铅砖构筑屏蔽层或人员进入移动屏蔽体内进行操作,人员操作受限制,且不能从根本对放射性区域进行屏蔽。本技术通过提供用于基坑放射性柔性屏蔽装置及其屏蔽袋的设计、制作、加工和现场实施,达到局部、临时屏蔽的目的和效果,使施工人员能在放射性区域进行作业。同时的达到方便快捷、简便操作、节约成本、减少二次废物产生量、保护工作人员辐射安全的目的。
06 先进堆焊技术研发及工程实施
主讲人:叶义海
聚焦关键设备,立足缓解材料退化、解除设备降级风险,是一项集设计、材料和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现了国家的核工程技术水平。团队突破了关键设备维修结构设计和评价技术,提出了一种管道自动堆焊维修工艺结构,建立了一种关键设备维修结构设计、安全评估方法,为堆焊维修技术安全可靠提供了支撑。先进堆焊维修技术成果作为解决设备及管道系统缺陷体系性技术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关于中核同创
中核同创是中核集团与上海市政府新一轮央地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核创空间”长三角科技成果孵化中心的运营载体,是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的试验田,市场化科技创新生态平台的新标杆。中核同创把提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作为工作主线,先后取得两个国家级技术交易市场执业类交易服务机构执业资质,成为中核集团第一家全牌照执业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
关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集核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试验、运行和小批量生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自1965年建院以来,已经形成包括核动力工程设计、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集成供应、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实验研究、核燃料和材料研究、同位素生产和核技术服务与应用研究等完整的科研生产体系。
核动力院科研力量雄厚,实验设施先进,在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能源开发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建院以来,先后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等7座核设施,被誉为中国的“堆谷”。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成都核动力实验基地拥有国内领先、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试验装置18座。当前,正在建设融基础科研、设计、试验、工程验证、关键设备研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动力研发基地。
来源: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