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之道也是生活之道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3-03-17 164 0

上一篇说,朋友宁缺毋滥,和朋友交往,也如是,不必过于密切。

网图侵删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争议点在“数”这个字上。

很多人解释成“数落”。看起来意思成立,但是不太符合语法规范。

还有解释说,“数”就是“心中有数”,引申为“正确定位”,也不能说不无道理,但是似简实迂。

杨伯峻先生翻译为“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伤害;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他说“数——音朔,密,屡屡。这里依上下文意译为‘烦琐’。”李泽厚等先生也做如是解。李零先生意译说:“跟套近乎,走动太多,烦,自讨没趣;就是朋友,天天往一块儿凑,也招人讨厌,日久天长,反而疏远。”我觉得,这种解释应该是最近原意的。其实“数”,本来就有“密”的意思,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只不过读成了“促”。

这句话是教人如何正确处理人际联系。距离产生美,人际联系就是一团火,太远了冷,太近了会被烧到。勿太密,亲则疏。两只刺猬能亲密无间地抱团取暖吗?

明代有个翟永龄,这个家伙有飞智。他去参加乡试,沿途买了数十斤干枣。每到一处,看见小孩子就叫过来,每个人给一把枣,顺便教他们一句话:“不要轻,不要轻,今年解元翟永龄”。不几天功夫,这童谣就传开了,大家都互相打听,翟永龄是谁啊?怎么这么牛?不少人还特意跑去拜访他,真以为他是什么厉害的大人物。先别管结果如何,名声肯定是炒起来了。当年陈子昂摔琴获名,代价可比这几十斤干枣大得多。

咱们回到正题上。翟永龄的母亲每天念佛不止,这一天,翟永龄无缘无故地连叫母亲三次,但每次母亲回应时,他就故不应声,母亲当然斥责他,他却说,我一天叫您三次您就不高兴了,可您天天叫佛祖菩萨千遍万遍,佛祖菩萨烦不烦?母亲于是醒悟。

《礼记·祭义》里也说“祭祀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万事一理,所有联系都是过犹不及,要保持适当距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