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就是货币在不同时间下的价值交换
所谓长短久期就是将人生的价值(快乐、自由)在未来的不同时间进行贴现,一个最简明易懂的例子就是小时候爸妈叫我们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有好日子过。这就是用现在的资源(时间、痛苦、精力)去交换未来的资源(文凭、知识、能力),这就是一个长久期交换的生动例子。 金融的本质就是货币在不同时间下的价值交换。
那么长久期就是认为未来长期有价值,因此未来很重要。而短久期就是认为未来不那么重要。(换算成金融语言就是贴现率,或者简单来说,利率)
我们之所以让小孩在小时候努力学习是因为我们预期他们的投入期是人生的前20年,而收获期是人生的后面60年,因此总体算账,前期的投入现金流投入时间短,现金流入时间较长,这是合算的。如果假设全人类突然都得了一种怪病,30岁必死,那么一定不会有人读书读到30岁,因为投入还没产出就结束了,不经济。而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也必然提前,这就是因为整个投入回报期的久期缩短了。
那么,久期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呢?
如果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是很确定的改善,那么长久期的投资(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是有很大好处的。之前20年买房子获得人生成功的人本质上或有意或无意地押注在了“中国未来会更好”这一选项,并且是高杠杆下注(30%首付,233%的杠杆率),而现实的结果就是的确更好,因此他们收获了下注成功的好结果。但反过来,如果经济持续下台阶或者货币收缩,那么加杠杆买房的人面临的是无底深渊,这就是某些今年年初高杠杆IC吃贴水爆仓人的经历。
这里有关酒店和房子之间的讨论,本质上就是租和买的区别(酒店就是租房+服务)。对应的,租房就是一个短久期的交易动作,而买房就是一个长久期的交易动作。背后原因很简单,租房合约的时间往往短于房子的可使用生命周期(反过来,如果存在一个神奇的世界,在租金不可调整的前提下租约长度超过了房子的寿命,那么租约反而是一个长久期资产,房子反而变成短久期了)。
正如做过30年利率债交易的朋友所能感受到的,长久期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杠杆工具。因为30年到期的国债(1年到期的租约)所承担的风险大约是1年国债(30年后房本到期房产)的约20倍。其原因也正是因为,1年到期的国债只承担了一年利息和一年本金的再贴现风险(或者说通货膨胀风险),而30年国债承担的是30个1年的风险以及一个30年后的本金贴现风险。
有人说,房子会增值,其实本质上就是他认为房子的长久期属性会随着时间带来其未来现金流入的增长(说人话就是未来租金会涨)。
所以这样的争论,本质上就转化为对未来前景的边际变化的观点,(注意:不是未来前景的变化而是边际变化,导数和二阶导数的区别),因为资产是边际定价的。
正如所有投资无风险资产:利率债(国债)的朋友都知道的,经济不好买长久期利率债,经济好买短久期利率债。而风险资产正好相反,经济好买长久期居住条件(买房子),经济不好买短久期居住条件(租房子)。因为国债利率不变,而房子的租金会动态调整,仅此而已。
关注集思录微信
特别提示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为信息分享。任何因本文导致的投资行为发生的亏损,本公众号及作者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集思录()是一个以数据为本的投资理财社区,专注于新股、可转债、债券、封闭基金等数据服务。我们的理念是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使资产获得稳健增长。
快捷查询:
搜索微信号“jisilu8”添加我们
回复“新股”学习申购新股基础知识
回复“债券”了解债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