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老年人的金融诈骗“黑手”

Connor 币安交易所 2023-05-12 180 0

斩断伸向老年人的金融诈骗“黑手”

黎青 作

□潘铎印

近年来,五花八门的金融诈骗模式让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复杂性越来越强。老年人受限于金融知识不足,对花样百出的诈骗手段不能及时识别,往往成为“杀猪盘”、虚假投资理财、假冒收藏品等金融诈骗的重灾区。再加上部分老年人常常参加一些给予“福利”“赠品”的线下活动,也让他们更容易成为金融诈骗的目标群体。(3月28日中国经济网)

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犯罪案件近年来屡见不鲜。一些诈骗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专业知识欠缺、鉴别能力较弱的特点,精心制作诈骗“话术”,鼓吹其经营的“收藏品”增值空间大、投资利润丰厚,使老年人相信“收藏品”投资能够提供养老保障、消除养老后顾之忧,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价值很低的虚假“收藏品”,进而骗取老年人手中的养老钱;也有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在养老服务领域实施非法集资。涉诈App、非法养老服务、商品房虚假宣传、无资质诊疗、涉老旅游欺诈、收藏品诈骗、保健品骗局、非法集资等被曝光和查处的相关案例不胜枚举。

对老年群体实施金融诈骗性质恶劣,社会危害性很大。那些伸向老年人“钱袋子”的黑恶之手,不仅触碰了司法高压线,也逾越了人伦底线,必须毫不犹豫地予以打击惩治。

斩断伸向老年人的金融诈骗“黑手”。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涉老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紧盯重大敏感涉老金融诈骗案件,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公安、检察、法院、市场监管、民政、城市管理、网信等部门应加强协同,针对各种类型的涉老金融诈骗手段,提升源头预防的能力,提高打击的效能,合力斩断伸向老年人的金融诈骗“黑手”,铲除涉老金融诈骗滋生的土壤。

与此同时,要筑牢老年人预防诈骗的思想防线。有关部门和社区应广泛开展老年人金融风险防范宣讲活动,及时普及最新的诈骗案例和模式,让老年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潜在的金融风险。针对保本高息、投资养老、虚拟货币、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诈骗活动开展风险提示和教育宣传,设计符合老年人学习习惯和需求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提升老年金融消费者的防风险能力。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面对投资消费一定要冷静,不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不要盲目参加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的养生讲座、免费参观等宣传经营活动,杜绝贪图蝇头小利,认准正规的投资消费渠道,特别是要谨防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