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创新IPO:严重依赖海外市场或存发展隐患
投资与理财
林子
近日,深圳市飞速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速创新)更新了招股书,拟在深交所主板募资135391.93万元,全部用于主营业务相关领域。
据了解,飞速创新专注于网络通信领域核心设备及通用配件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为全球客户提供通信设备、通用配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供应。小财米儿注意到,网络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革新快,但飞速创新的研发水平却令人担忧,连续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呈下滑状态。此外,从招股书中还可发现,飞速创新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很高,对其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或面临诸多经营风险。
境外收入占比高
企查查App显示,飞速创新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为深圳市宇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向伟,股东包括向伟、吴敦向、海通证券旗下海通创新等。向伟关联12家企业,其中10家存续,2家已注销。
企查查截图
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以及2022年1—6月(报告期内),飞速创新营业收入分别为9.32亿元、11.80亿元、15.82亿元、9.17亿元,公司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1.30亿元、2.80亿元、1.4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82亿元、0.76亿元、2.76亿元、1.65亿元,净现比分别为1.33、0.58、0.98、1.15。
报告期内,飞速创新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32亿元、11.79亿元、15.81亿元和9.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00%、99.95%、99.96%和99.99%。
展开全文
招股书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飞速创新的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为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对其经营业绩有着较大影响。报告期内,飞速创新的境外销售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95%、98.89%、99.15%和99.28%,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95%、98.84%、99.12%、99.27%,着实属于“墙里开花墙外香”。
招股书截图
小财米儿注意到,报告期内,飞速创新来自境外市场的收入中美国为主要收入来源,销售额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79%、45.77%、43.58%和46.50%。这就很令人担心,飞速创新或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经营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政府自2018年以来陆续对中国商品发布了数项关税加征措施,相关加征关税商品清单涉及网络通信产品,一定程度上或对中国网络通信行业上游制造商、下游出口品牌商的经营造成一定阻碍。
此外,报告期内,飞速创新汇兑损失分别为-41.86万元、2801.38万元、3951.87万元和-113.93万元。据分析,报告期各年度/期间,飞速创新的外销收入中以美元和欧元结算的销售额占比均超过80%。由于外销收入最终需结汇为人民币转回母公司,因此,其汇兑损益与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密切相关。
技术型企业研发费用逐年下降为哪般
小财米儿了解到,网络通信设备制造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革新较快。然而,飞速创新的研发水平却令人担忧。
报告期内,飞速创新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6560.76万元、8104.48万元、9151.9万元和4720.4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4%、6.87%、5.78%和5.15%,比例呈下降态势。而小财米儿发现,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光迅科技、中际旭创、太辰光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6.94%、7.47%、7.62%和8.03%,同行业公司高于飞速创新同期水平且呈上升趋势。
细看研发费用,报告期内飞速创新超七成的研发费用用于员工薪酬和股份支付。小财米儿注意到,截至2022年6月30日,飞速创新共有研发和技术人员412名,占员工总数的27.34%,研发人员占比不足三成,且三名核心研发人员中有一人仅为专科学历,其能否担起研发重任值得考量。小财米儿注意到,报告期内,飞速创新还突击受让取得了5项发明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业务的发展,飞速创新的销售费用在节节走高。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以及2022年1—6月,其销售费用分别为1.48亿元、1.38亿元、1.73亿元、1.30亿元,管理费用分别为4814.12万元、7399.90万元、8425.05万元、6107.38万元,基本上这两项费用都高于研发费用。以2022年1—6月的数据为例,飞速创新的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近3倍。这是不是说明其重销售而轻研发?令人不解,显然与其科技型企业的定位不相符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