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IPO:毛利率持续下滑 可持续能力看“假如“
投资与理财
迈夫
最近社交网络上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但人类的自信也从来不会轻易消失,“AI可以工作,但没有我会舔老板”……在社交媒体的段子之外,不少受访者认为:“从来不是AI替代人,而是会使用AI的人替代不会使用AI的人。”据4月17日消息,“会使用AI的公司”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必驰)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二条规定,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思必驰再次冲刺科创板,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10.33亿元。
思必驰是国内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目前,其围绕“云+芯”进行业务布局,基于自主研发的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在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以及以数字政企类客户为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领域,提供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以及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那么,思必驰真的是“会使用AI的公司”吗?
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 2026年才能扭亏?
小财米儿发现,报告期内,思必驰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和3.07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1.80亿元和-2.98亿元,尚未实现盈利。截至2021年末,其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4.09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货币资金余额为3.04亿元。通过整体变更,其消除了股改基准日母公司账面的累计未弥补亏损6.26亿元。根据测算,其曾“放话”说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点为2025年,预计该年可实现收入20亿—21亿元。
而另据思必驰透露,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其进行测算假设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那么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最有可能为2026年。思必驰给出的理由是:
首先,根据对目前在手订单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谨慎预测,2022年—2026年其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4.52亿元、7.25亿元、11.50亿元、16.90亿元和24.51亿元,2021—2026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1.46%。
其次,思必驰预计综合毛利率在未来三年内将有所下降,主要系其未来进一步推进实施软硬一体化产品战略,逐步打造覆盖AI语音芯片、AI模组和AI终端等硬件产品形态的解决方案,硬件产品占总收入比例从2021年的33%提高至2026年预计的59%,由于硬件产品毛利率较技术授权和软件产品毛利率较低,因此随着硬件产品规模份额增加,其未来三年的综合毛利率水平将较目前水平有所下降。同时,未来五年其智能汽车类、带屏的消费电子类、数字政企领域相关的软件产品、技术授权服务毛利率保持在90%—95%左右,对其综合毛利率形成支撑作用,预计2026年综合毛利率约为35%—45%左右。
再次,思必驰的期间费用主要由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构成,未来随着其研发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完善,研发和销售费用支出增长将有所放缓,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预计 2026年总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33.69%。
先“放话”说2025年可以扭亏,后又言之凿凿2026年会实现扭亏为盈,其实思必驰把更多的前提设定为“假如条件均可达成” ,这本身就是个模棱两可的说法,那么请问,如果不那么顺利呢?又作何解释?
展开全文
研发投入高 薪酬占大头
小财米儿发现,根据招股说明书及首轮问询回复,思必驰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3.35%、86.26%、93.25%和97.90%,其中职工薪酬及股份支付占比约70%,可谓占据“大头”。其他主要包括云计算及IDC服务费、委外开发及服务费。
对此,思必驰的解释是,他们所处的行业具有技术与人才密集型的特征,核心技术和人才团队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截至2022年底,其研发人员占比为73.50%,其中参与股权激励计算的人员占比为10.60%,报告期内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31.51万元、39.89万元及38.42万元,他们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奖励机制等措施吸引和稳定核心技术人员,导致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及股份支付占比较高。
小财米儿发现,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随着思必驰业务的发展,其研发团队人员增速惊人,相应导致职工薪酬增长。2019年至2021年研发投入从19,885.42万元增长至 28,669.50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0.07%,虽然思必驰承诺未来5年将进一步优化研发中心组织结构,提升整体研发效率,使研发费用增长速度放缓,2026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18%—22%。但小财米儿怀疑,已经“腰包鼓鼓”的研发团队能否“配合”这样的“调降”,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
另据小财米儿了解,报告期内,思必驰还进行了多次股权激励,各期股权激励授予员工对应的股份支付费用按服务期摊销进入期间费用,可谓“大方至极”。根据思必驰首次申报前的股权激励计划,其2022年的股份支付费用已超过6,000万元。
号称“研发投入大大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思必驰,原来并不是把大头用于研发和追赶先进水平上,且其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也没有和研发费用同步走高,而是先把自己人“喂得饱饱的”,这难道是研发投入的根本之义吗?令人不敢苟同。
毛利率持续下滑 产品结构是主因
小财米儿发现,根据招股说明书及首轮问询回复,思必驰的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为 72.17%、69.74%、58.15%,整体呈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我们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收入占比增加。”思必驰解释称。
据了解,思必驰的产品主要分为口语交互类软件产品、AI硬件产品以及语音语言类技术服务三大产品形态,不同类型产品的毛利率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口语交互类软件产品和语音语言类技术服务中的License授权服务销售时不产生成本或成本占比相对较低,毛利率整体相对较高;AI硬件产品存在材料费成本,主要分为OEM产品成本、ODM产品成本和外购硬件成本,语音语言类技术服务中的智能外呼技术服务涉及采购通信资源等成本,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低;而语音语言类技术服务中的定制开发服务受客户预算、个性化需求、协商沟通情况等因素影响,其毛利率存在一定的波动。
据分析,思必驰AI硬件产品与其他类型产品相比,整体毛利率较低的具体原因为:首先,相较其他类型产品,软硬件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成本较高,均为硬件的材料费,主要分为OEM产品成本、ODM产品成本和外购硬件成本;其次,部分软硬件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在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采用低价销售策略,定价相对较低。因此,相较其他类型产品,AI 硬件产品整体毛利率较低。
而对于未来,思必驰并不是很乐观:“我们的业务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别产品服务构成占比仍将有所变动,由于AI硬件产品较其他类别产品毛利率较低,且随着进一步推进智能硬件产品战略,AI硬件产品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因此未来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把毛利率持续下滑归结为产品结构使然,这是希望一言以蔽之,但并不能令人信服,恐怕还要从降低成本、改善营收结构上多下下功夫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