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信托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

Connor binance币安交易所 2023-06-19 168 0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信托刚兑就被打破了。从2022年开始,信托投资不再刚兑。打破信托刚兑,信托消费市场出现了一个两难局面:对于信托公司来讲,打破了信托刚兑就等于是去除了头顶上的紧箍咒。信托公司只有履行受托人的责任,合法合规的使用信托资金,并没有一定要兑付信托本金的责任;另一方面,投资人都是希望本金兜底的,毕竟兜底本金更加放心了。现在,打破刚兑,信托投资自负盈亏,买者自负,没有了刚兑的“定海神针”,投资人感觉风险更大了。

信托刚兑,是信托行业早期发展不成熟背景下的产物,是信托机构为了快速聚拢资金而给投资人做出的本金兑付承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托刚兑已经不符合信托行业的发展了。信托刚兑,将本应让投资人自负盈亏的责任转嫁到信托公司身上了。

那么,在打破刚兑之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大背景下,信托理财产品还值得购买吗?其实,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信托理财产品依然值得买,甚至比以往刚兑的情况下更值得买。下面,就从5个方面来给大家做一个分析,为何说打破刚兑后,信托理财产品更值得购买呢?

首先,一部分投资人对资管新规不够理解,片面的认为信托公司不负责任了、信托公司甩锅了。其实,打破信托之后,信托公司的责任更大了。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健全,监管业更加严格,信托公司并没有因此甩锅。投资者购买了这款理财产品以后,在释放风险、转移风险、化解风险的渠道十分畅通的前提下,接受不保底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是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

其次,现在的信托交易系统、产品的流动性安排、风险转移和释放的渠道都是畅通的。也就是说,当投资者想转移已有或有潜在的风险时,也就是出售持有的理财产品或者平仓,是没有任何障碍的,特别是在科技金融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投资人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不需要到交易的现场,只需要网络或移动产品就可以做到。也就是说,投资人可以很好的释放风险。

展开全文

第三,在现在的信托相关法律法规中,信托公司务必要把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其利益最大化。这一点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如果信托公司没有履行这一点,等于就是不合规操作。信托法明确规定,信托公司因主动管理不善导致信托亏损,信托公司是要负全责的。在这种背景下,投资人的利益也就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和监管政策的细化也有出台,以更加量化的指标对受托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进行界定,以确保将卖者尽责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从过往信托投资的一些兑付案例来看,常年来少数信托产品风险事件虽有发生,但最终投资者利益并未受损失,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刚性兑付”机制,而是监管部门对风险管理和处置的高度重视,以及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和处置措施的及时、得当。对于信托产品,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应当尽职尽责管理,信托公司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具备成熟的信托业务能力,资金运转能力强,完善规范的处置机制绝不是“刚性兑付”所替代的。即使打破刚兑,稀缺的信托牌照以及信托公司强大的实力背景是无法被撼动的,信托公司面对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也不会受到影响。

第五,打破刚兑在一定意义上更完全地履行“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是让高净值投资者逐渐建立起成熟的理财观念。只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购买相应风险级别的产品,还是能够更好地实现资产稳健增长。

从以上分析来看,打破刚兑对于投资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打破刚兑后,市场也更加规范了,投资人可以建立起更加成熟的投资理念。因此,信托理财产品其实更加值得购买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