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资本如何忽悠普通人炒房?为你讲述美国地产证券化如何割韭菜

Connor 币安app 2024-05-09 58 0

视频已发布,为保护版权,发出视频文案。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漂亮国地产黑化史】

最近房地产的瓜有点多啊,从某楼一晃(深赛格),周边狂降(惠州),一直到五折卖房(恒大)业主抓狂,无疑都让炒房的人胆战心惊,本铁也接到很多朋友的私信,大家让我讲讲房地产的事儿,OK,安排。

如果你关注过楼市,一定会得到很多信号,比如从房住不炒,到现在的赌房价上涨会输得很惨,都无疑是直接告诉你不要再去送了。况且在历史上,像发郎西,小本子,大漂亮都吃过地产泡沫的亏,所以不让炒房,其实就是在变相地告诉我们普通人,不要再去当接盘侠了,那今天咱们就以漂亮国为例,讲一讲,在美国的那群资本家,是怎么忽悠普通人炒房,最后让大家血本无归的事儿。

那是20世纪90年代,由于漂亮国干趴了他在科技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科技战争,这个视频讲过,想看的朋友去看), 于是仗着自己在科技上的垄断优势,其经济一路高歌猛进。

当时他们的科技股带动股市,就是像喝了鹿血酒一样,从90年的300多点(纳斯达克,380-5132多点)一路涨到了两千年的5000多点,涨幅几百倍的股票,也是比比皆是,但也就是那一年,全球迎来了互联网泡沫。这互联网泡沫一爆炸,一年多的时间,就把美股从5000多点,炸到了一千多点(美股纳斯达克指数,2000,3月10日5132,2001年9月21日,1387,到了2015年才涨了回来),在资本主义国家,向来是以美股论经济的,所以美股这样大跌,漂亮国的韭菜们就有点扛不住了,什么报复社会,什么I can't breath, 那熟悉的一幕也是经常发生,恰逢此刻呢,又轮到了战争贩子小布什当道,那么首先他就得解决两个主要的矛盾,第一个是平息美国韭菜们的愤怒。

展开全文

第二,就是得恢复美国的经济,这平息愤怒很简单,无非就是向外转移矛盾嘛,于是中东那嘎达就倒了血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一招可谓是子承父业,因为他爹也很喜欢打仗(老布什:海湾战争)。第一点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第二点,该怎么恢复经济呢?你看这美国股市才被打断了腿,所以短期是靠不住了,然后你让养尊处优惯了的美国人去拧螺丝搞实业,大伙也不答应啊,而且当时比特币还没诞生呢,又炒不了虚拟币?那该怎么办呢?诶,要不咱们炒炒房吧?怎么炒呢?

没听懂,没关系,咱们来深入浅出一下。之后小布什政府,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房地产市场。并且巧立名目了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大胆计划。要知道当时地产的主力军还是,各大企业和精英圈层(各大企业【商业巨头】、精英圈层【政客,老板】)在玩,如果没有新的韭菜加入进来,这个泡泡就没办法吹得更大,但在巧立名目后(居者有其屋计划),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忽悠美国普通群众来玩儿了,比如中产,你不是有一套房么,现在刺激你买两套,三套,怎么刺激呢?银行给你低息借钱,电视上用成功人士的标准给你洗脑,让你觉得要是没两套房子,住的不是大house,朋友聚会都抬不起头,虽然把中产忽悠进来了,但这基本盘还是太少了,怎么才能让更多的韭菜入场呢?哎,那就得让穷人也进来,总而言之,进来的人越多,这房价就能炒得越高,这房价越高,漂亮国的经济曲线也就越漂亮。但你觉得,在这个计划推出后,谁会是最后的接盘侠呢?【A商业巨头,B精英圈层(政客,老板)C普通人(中产,穷人)】先别着急给答案,咱们故事,继续。

有句话叫资本永不眠,在小布什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后,很多金融机构自然也嗅到了这个政策的商机,首先行动的是漂亮国的各大银行,众所周知银行就是靠放贷款的利息吃饭的,于是他们便去找全美各地的地产商PY,说,你们找人买房就行,钱的事儿交给我,这样地产商既能卖出去房子,银行又能给买房的人贷款,可谓是双赢啊。所以铺天盖地的洗脑话术就流落到了民间,什么租房不如买房,什么房子是最好的投资,什么享受地产的红利。当时美国各大电视台的,地产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并且很巧妙地用,软广,植入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去购买更多房产,这套路,普通人根本把握不住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投资赚钱的。更狠的是,那时的美国,地产中介还会,铺天盖地的给大家打骚扰电话,你说你接一次没感觉,接两次、接三次···难免会有所心动。可能有朋友会说,我心动了但买不起啊?嘿嘿,银行和地产这边,就怕你不买,不怕你买不起,因为你只要有了买房的念头,那各大金融公司就排队来找你贷款了,而且贷款利息还会看人下菜,就比如他们当时就把贷款等级分为,优质(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次级抵押贷款”),这优质呢,就是有稳定收入,然后每月的花呗也会按时还,开个玩笑,美国不叫花呗,叫信用卡,次优呢,就是一些做小买卖的,收入不是很稳定,但花呗也凑合能还,次级可就牛x了,都是那种没啥收入,而且还经常逾期的人。这一开始银行还挺正常的,最多也就忽悠忽悠,优质的人,多买几套房,毕竟人家有稳定的工作,不愁还不了贷款嘛,但这个时候漂亮国又搞了几次骚操作,那就是连续的降息,你可以理解成每次降息,都会让更多的钱流向市场,一般就是股市、实业、和房市,但刚才说了,当时美股已经被打断了腿,这些多余的钱,不可能这么快的流到股市,给韭菜们解套。而且拧螺丝呢,他们又不愿意,所以实业也消化不了这些多余的钱,那么最终,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房市喽。就拿最简单的供需原理来说,如果有多余的钱流向了房市,那么房价是不是理所当然的会涨呢?既然房价会涨,那么银行们,也更愿意放出更多的房贷,可是问题又来了,比如那些优质客户,这该买房的也都买了几套,次优的也放的差不多了,但手里还是有大把大把的现金没放出去啊?要知道这钱银行,如果不放出去,就赚不到利息,这赚不到利息,就等于亏,所以为了放更多的贷款,他们当时就盯上了那些,可能没有还款能力的次级客户。

于是银行为了让更多人背上贷款,地产商们为了卖更多的房子,他们就开始沆瀣一气,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教唆普通人买房,比如,忽悠大家说房价会一直上涨,你买个房等十年,再转手一卖,哎,还能白赚一辆车,更牛x的是,你要是没首付,我帮你给,行话叫零首付,你要是月供还不上,我前三年不收你本金,你每个月相当于,只用给我报个到,还点利息就行,这种忽悠,在完全没有理财知识的普通人看来,那诱惑实在太大了,可是你反过来一想,如果真有稳赚不赔的事儿?他为什么会告诉你呢?就是在这些地产商和银行的怂恿下,越来越多根本没有购房能力的人,宁愿以贷养贷,也要进入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朋友会问,哎,那银行就不怕这些人还不上贷款嘛?小了,格局小了,这件事,对银行来说肯定是稳赚不赔的,毕竟人家给你贷款的时候,是要签住宅抵押合同的,如果你真还不上了,人家大不了收了你的房子呗,你还真当资本家是天使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出现了,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居然连续降息了13次,刚才说了,每次降息都会有多余的钱流向房市,那连续搞了13次,这流入的钱可就是笔天文数字了。房市也不管泡沫不泡沫了,反正炒作就是前人赚钱,后人接盘嘛,大家都不相信自己会接最后一棒,那房价呢也是咔咔地往上窜,有些还没来得及上车的人,可就急了,争先恐后的去银行贷款买房,像一些小的银行,还一度出现了,钱不够放的局面,这可把他们急的直挠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号称,第二美联储两个资本大鳄闪亮登场了,他们就是后世臭名昭著的房地美和房利美,简称两大大美人,这两大美人,很快发现了,一些小银行的痛点,于是就对缺钱的小银行说,你们手里不是有住宅抵押合同吗?来,把他卖给我,我给你们钱,等你们再放出去后,还可以把抵押合同再来卖给我,这些银行一想,抵押合同说白了就是一张纸,干放我这也没啥用啊,卖给他们不但能小赚一笔,还能继续放贷,然后无限套娃。于是本着有钱不赚是王八蛋的原则,小银行们,很开心地就把欠条卖给了两大美人,那么两大美人,拿上这些欠条有什么用呢?这两个人啊,说白了,就是左手把银行的欠条买过来,然后右手把这些欠条一包装,变成理财产品,通过华尔街,再卖给二级市场,去割韭菜,专业术语就,叫做资产证券化!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他们是怎么割韭菜的,咱们就深入浅出一下?(为方便理解所有数据,均为举例)举个例子,银行手里的房贷合同就相当于欠条,比如说他有100个欠条,每个欠条贷款期限是三十年,每个欠条的价值是100万,等到期后,还能赚到50万的利息,那么一份欠条的总价值就是150万,100份欠条的总价就是1.5亿!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早点变现,继续放贷,是很愿意把这价值1.5亿打个折,以1.1亿卖给二美的(其中可能还能赚点额外的收益)理论上等欠条到期后,二美就能多赚4000w的差价,但是得30年后才能到期啊,而且万一有人不还款,你岂不是还会亏,所以聪明的二美,一拿到欠条后,自己可以先吞1000w,然后以3000w的利息为诱饵,把这些欠条重新拆分成了一个新的理财产品,专业术语叫MBS(中文叫抵押支持债券),再通过华尔街(股市,债市,基金等)卖给那些(没有购房资格,不想贷款买房,不想交物业费)不想买房,但又眼馋美国房地产红利的人。总结一下就是:银行和二美一合作,对银行来说,既转移了不能还款的风险,又多赚了1000w,还得到了现金流让他继续放贷,对二美来说,只要把欠条打包成MBS,自己不但能赚1000w的手续费,而且可以把风险,转移给其他投资者,最关键的是,还能为房地产市场募集更多资金。有了这些资金后,就可以让更多的人贷款买房了,总而言之就是用一张欠条,就可以拿到你手里的真金白银,这笔买卖,才叫稳赚不赔啊。

所以啊,这个二美的模式实在是太赚钱了,随着美国房价的暴涨,MBS的收益甚至一度达到了40%,要知道,当时放款的银行利润也就13%左右,所以,二美的这个稳赚不赔的模式,自然也被各大资本家看在眼里,馋在心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开始有样学样,什么高盛,摩根等等等等(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等),都开始疯狂地在市场上收购房贷的欠条,由于僧多粥少的原因,有一些像刚才说的没有还款能力的欠条,也被这些无良的商家收入了囊中,要知道mbs之所以有收益,是因为,贷款能还得上,是贷款者的利息给大家的收益,但如果一旦贷款还不上了,这个产品也就暴雷了,可资本家那在乎这些,只要是有利润他们,甚至能冒着被绞死的风险,况且,当时美国的房价还处于极度癫狂的状态,韭菜们,哦不,投资者看到MBS这种产品,也是源源不断地来接盘啊,这搞着搞着,MBS居然也不够卖了,当然,资本家是精明的,他们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发财机会,从身边溜走把,于是这些资本家们想,既然房地产这么火热,我们干脆直接炒概念吧,什么意思呢?就比如现在只要你能蹭上新能源或者区块链的概念,就算一个卖扇贝的公司,也能一飞冲天,咳咳,请不要对号入座,当时的美国只要和房地产沾点儿边,那韭菜们都会一拥而上,所以这些资本家又创造出来了一个新的理财产品,CDO,(中文叫担保债务凭证),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MBS是把房贷欠条分成十份,那CDO就能把房贷的欠条,分成100份,然后在往里面注水,加点什么车贷,信用卡欠款,或者鸟不拉屎的国家的一些公司债,然后在加点杠杆,最后,组合成一个垃圾大礼包,放到市场上去卖。当然这些万恶的资本家们,为了卖更多,还会找个大家信任评级机构,来给这个垃圾大礼包,评个最高分(AAA),有朋友就会说,那些评级机构这么不负责任吗?他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也正是因为房地产概念,韭菜们才不管CDO里面包的啥呢,这玩意一上市,大家还是会争先恐后的去抢,但此时美国的地产价格已经被炒上了天,曼哈顿千万刀了的房子比比皆是,黄石公园的别墅给干到1.5亿美元,最夸张的是,一些无业游民可能都背了几套小洋楼的贷款。就当谁也不相信美国房价会跌时,突然,出现了以空军司令索罗斯为代表的的几个狠人(约翰·保尔森),这些通过实地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美国的地产,要凉了。于是,几个大聪明又嗅到了商机,他们想如果房地产要跌,那无业游民肯定不能再以贷养贷了,如果他们不能贷出新的贷款,那之前的房贷肯定也就还不上了,如果这些人还不上房贷,那一定会牵连到MBS暴雷,如果MBS暴雷,那CDO这个垃圾大礼包,就会引起链式反应,如果CDO炸了,就会打击所有炒房者的信心,到那时,房价,可就不是下跌一点点这么简单了,说不定给你直接五折大甩卖,当然,回头看他们还是保守了,曼哈顿最惨的楼盘都跌到十分之一了,回到主题,于是很快啊,这些聪明的资本家又搞了一个理财产品,CDS,专业名字叫做信用违约互换!!!通俗地说就是给美国的房价,买了一份保险,房价要是没跌,他们就按照固定利率缴保费,如果房价跌了,那保险公司就得赔钱,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在做空美国的房价。于是之后,几十亿美金开始大肆收购市场上廉价的CDS,这个时候只要美国房价一小跌,那些无力偿还贷款的人的房子,就会被没收,等没收的房子多了,MBS就会暴雷,MBS一暴雷,CDO就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当人们都对地产失去信心时,房价就会崩盘,而房价一旦崩盘,这些买了CDS的资本家们,就能得到保险公司的天价保费,然后赚得盆满钵满。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喽,由于美联储的多次加息(美联储疯狂加息17次,利率从1%上调到5.25%),搞得流入房市的钱,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忽然发现,美国的房价居然不涨了,到了07年他不但不涨了反而开始急速下跌,也正是那一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了,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房价几乎跌了一半,经济开始衰退,800万人失业,因为失业导致,失去了生活来源,自然也无法偿还房贷,之前无数贷款买房子的普通人,房产被没收,据统计超四百万家庭流离失所,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是在流浪中长大,而今天天我们再去复盘这场世纪危局,在华尔街嗜血资本的裹挟下,从次级贷款到MBS,从MBS到CDO,从CDO到CDS,在资产证券化的加持下,各路资本家,无疑都赚得盆满钵满,但那些起初被忽悠贷款买房的人,不但房子被银行没收,有些甚至背上了一辈子,都还不起的负债,这就是美国房地产的黑化史,这就是资本怎么忽悠普通人炒房,最后让其血本无归的,真实故事,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次贷危机。

(警示: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房地美和房利美资本总额超过了八百亿美刀,牵涉他们的住房抵押贷款突破了五万亿美金,这个数字差不多占到了美国房贷市场的半壁江山!名满天下的两美也巨亏两百亿美金,最终退市被美国政府接管而黯然收场!世界多家银行由于次贷危机濒临破产)

现在,你知道,我们房住不炒的思想,是何其高明了吧!以上,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希望关注,点赞,谢谢大家了!我是绝命老铁,咱们下期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