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刚说法》第67期:打击养老诈骗
弘扬社会法治,共建平安临海
导 视
投资、买房、保健品,各种“关爱”老人的方式背后却隐藏着危机;面对新兴养老诈骗,我们该如何防范?
小刚说法第67期
《打击养老诈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养老诈骗,是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公共秩序的涉众型犯罪。一段时间来,在巨大的养老需求面前,有些不法分子打着 “服务老人”“关爱老人” 旗号,招摇撞骗 ;一些老年人则不明事理,感动于骗子的“热情体贴”,沉浸于“养生保健”“以房养老”“投资养老”的美梦,结果辛辛苦苦积攒多年的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养老钱”无端被骗,成为纸上画饼。近日,最高检发布6件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示了养老诈骗的常见手段,其中包括一起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办理“养老抚恤金”等诈骗老年人的夏某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 针对老年人的陷阱 ·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3月,夏某指使董某通过互联网购买老年人个人信息98000余条。获取个人信息后,夏某指使其雇佣的董某、刘某、孙某、高某、郭某、闫某等人,分工负责,冒充国家扶贫办、药监局、民政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给老年人打电话,了解其身体、家庭、收入情况,逐步取得其信任,再以帮助办理“养老抚恤金”“慢性病补贴”“扶贫款”等虚假名目,收取材料费、保证金、异地转让金等费用,骗取老年人钱财。
至2019年7月案发,夏某等人共骗得41名老年人人民币共计498万余元。诈骗所得被夏某用于发放员工工资、个人挥霍等。
· 诈骗所得终成空 ·
2019年12月11日,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以夏某等人涉嫌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义乌市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检察机关审查认为,本案系不法人员冒充国家扶贫办、药监局等工作人员实施的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依法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夏某、董某为了实施诈骗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2020年6月28日,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对夏某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八万元;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其余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十个月至二年九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养老诈骗有哪些?·
一、提供“养老服务”
迎合老年投资人的养老需求,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进而以预售养老床位等名义非法集资。
二、投资“养老项目”
不法分子抛出高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养老服务”项目,收费名目五花八门,如“贵宾卡”“会员费”“预付费”等。这些机构没有能力提供所承诺的养老服务,获得资金后运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资卷款跑路风险,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被不法分子诈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销售“养老产品”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宣称“以房养老”
不法分子用“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诈骗资金,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部分老年人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五、冒充“国家公务人员”
他们先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打电话或发短信、微信给受害者,告知其涉嫌重大案件(如贩毒、洗钱和非法集资等),甚至做假的通缉令来进行恐吓。随后,使用话术让受害人自证清白或声称保护其财产安全,要求其把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转到所谓的公安机关安全监管账户里,从而诈骗得手。
这些不法分子假借“关爱老人”“帮助老人”“服务老人”的名义,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养生、养老服务、投资理财等领域的心理,通过各种手段骗取老年人信任后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那么,面对当前所涉及到养老的诈骗以及相关犯罪,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防范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不轻易相信
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遇到问题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远离和排斥可疑人员
02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03
不轻易动钱
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 小刚有话说·
随着老年人对手机的应用越来越熟练,很多老年人开始通过网络了解信息、购买物品、甚至投资,不少骗子也开始针对老年人群体感兴趣的养老项目实施专门的诈骗活动,让人防不胜防。请广大老年人一定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所谓“高额返利”的养老投资项目、免费享受养老服务等看似占便宜的事情,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谨防上当受骗。
往期推荐
1.《小刚说法》第66期:被泄露的手机号码
2.《小刚说法》第65期:一场交通事故的“闹剧”
3.《小刚说法》第63期:天价“咨询费”
4.《小刚说法》第64期:特殊的交通事故
评论